绍兴市政务服务办公室 2023 年工作总结及 2024 年工作思路
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坚决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紧紧围绕国家级试点和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为契机,创新政务服务模式,加强招投标领域依法治理,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持续深化
全市政务服务2.0办件量1317万件,“一网通办”率99.3%,办事企业群众“好评率”达99.9%。全市工程建设、政府采购、产权交易和土地交易等四大类交易成交901.8882亿元,增效节资86.4027亿元,其中,市本级成交额120.2491亿元,增效节资10.5269亿元。
一是突出政治建设,强化政治忠诚。办党委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自觉做“两个确立”的坚定拥护者,“两个维护”的实践示范者。全体党员干部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及省、市重要会议精神,请专家讲授《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切实增强维护国家安全能力》,逐步的提升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党委贯彻落实省委、市委决策部署,切实履行党建主体责任,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党建理论7次,党委专题研究党建工作5次,以党建为引领,深入推动中心工作。
二是加强理论武装,开展主题教育。制订《市政务服务办关于开展学习贯彻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实施方案》《办领导班子专题读书班计划表》《“循迹溯源学思想促践行”现场学习计划》《领导班子及班子成员调研方案》等具体学习方案和调研计划,领导小组5次专题学习习在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上级有关主题教育的重要文件和研究推进主题教育重要事项。县处级领导进行学习培训、理论研讨、读书交流共7.5天,开展“循迹溯源学思想促践行”活动,全体党员通过“越满意”大讲堂、周一夜学、干部职员大会、支部大会、支委会等形式进行集中学习交流。
三是深化廉政建设,彰显政治本色。领导班子及成员认真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制订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实施方案》等制度文件。从始至终坚持党风廉政建设与业务工作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一起考核。开展廉政风险排查,排查出22个廉政风险点,针对每个风险点,明确责任人员,制定防控措施,建立防控机制,化解廉政风险。通过现场教育、观看专题片、廉政谈话等多种形式,开展廉政教育。办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党风廉政建设4次,办党委专题研讨党风廉政建设6次。通过周末、节假日给全体干部职员发送廉政短信等方式,逐步的提升干部职员的廉政意识。
一是打造企业综合服务中心。启用全市“1+7”企业综合服务中心(即绍兴市本级和6个区、县市及滨海新区企业综合服务中心),设立人才服务、金融服务、项目服务、政策服务、法治服务等八大服务板块,市县两级部门(单位)278名工作人员已入驻线亲清热线上线运行,统筹做好涉企服务事项进驻、跨部门业务协同、平台运维管理、协调解决疑难问题、服务全程跟踪督办以及涉企运行数据分析研判、涉企服务问题复盘提升等工作。
二是“越省心”平台上线运行。归集国家、省、市三级数字化办事平台和信息平台链接397个,其中信息查询入口254个,办事功能入口143个。设立绍兴特色产业专区,上线首批“集成电路”“生命科学”“纺织印染”等10个产业专区。各涉企服务部门共同派员虚拟入驻涉企服务平台,共同筹建专家服务团队,常态化提供网上服务。通过智能帮办代办系统连接线上线下两个平台,实现简单问题专员帮办解决,复杂问题视频或部门上门服务解决,疑难杂症线下圆桌会商解决。
三是编制“一清单”,探索“一类事”。围绕政策服务、经营发展、科技服务、金融服务、人才服务、准入准营等八个方面,编制形成《全市企业增值服务事项清单》,梳理发布增值服务事项,明确服务内容、服务流程、办理渠道等十余项内容。在延伸拓展传统政务服务“一件事”基础上,叠加形成“一类事”。目前,已形成“人才安居”“企业上市”“惠企政策直达”等特色“一类事”场景67个,提供全量服务“菜单”,企业按需点单即可形成“个性化”办事清单或信息清单。出台《关于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与“民营经济33条”一体融合的实施建议》,全面承接民营经济“省32条”“绍兴33条”。
四是优化改善服务管理机制。政务服务中心建立分中心管理、首问责任、容缺受理、新时代政务工作者“越满意”守则、新时代政务工作者行为规范等15项制度机制。优化完善企业综合服务中心运行机制,制订《绍兴市企业综合服务中心工作指引》《一体化集成服务机制》《全流程问题(诉求)处置工作机制》《定期沟通会商机制》《增值服务功能板块运行机制》等12个机制和1套服务质量评价实施办法,形成问题解决闭环管理体系,助力企业诉求“一个口子”解决。
一是推进“全域通办”和“同城通办”。按照“涉企事项全链条集中办,涉民事项下基层就近办”的总体原则,加强统筹协调,优化场所布局,完善窗口设置,强化审批力量,持续深化“一窗受理”和“一站式”政务服务改革,推动更多政务服务事项进中心、下基层。目前,已实现越城区行政区域内的政务服务事项在越城、滨江、袍江、镜湖四中心全域通办,涉民政务服务事项“同城通办”,已接入政务2.0平台,实现掌办网办的涉企政务服务事项“同城通办”。
二是深化“一件事一次办”和“跨省通办”。优化专窗设置,在市、县两级政务服务大厅均设置了“一件事一次办”和“跨省通办”综合受理窗口。依托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浙江省政务服务网长三角政务服务“一网通办”专区,“跨省通办”可办理再生育子女审批档案查询等个人服务58项、内资有限公司设立等涉企服务49项。我市与上海市静安区开展的“长三角一网通办虚拟窗口”试点,窗口工作人能通过视频连线的方式为办事群众提供咨询、办理服务。
三是优化“延时错时”服务工作机制。为进一步方便群众办事,全市各级政务服务系统大力推行延时错时增值服务,即在日常上班时间之外,如中午、周末等时间,也能提供公安、医保社保、不动产、公积金、水电气联办等高频涉民涉企事项的办理。通过这一种方式,有效破解群众“上班时间没空办、下班时间没法办”难题,办理各类政务服务事项达6万余件。同时,代办帮办服务持续完善,利用线上线下代办服务,完善特殊办事群体的“绿色通道”服务机制,全市2777名红色代办员提供帮办代办服务5万余件“背包警务队”“微跑管家团”等服务团队提供上门办服务3万余件。
一是完善集中监督管理机制。出台《绍兴市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办法》,牵头制订了《关于明确部门职责建立工程招投标集中监督管理机制的若干意见》《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监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全面厘清部门职能职责,细化明确了集中监管工作职责及具体工作内容。建立招投标监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加强部门沟通,完善协调机制,进一步提升监管工作效率。自实施工程招投标集中监管以来,已对78个工程建设项目实行集中监管。
二是全面提升招投标营商环境。获批“评定分离”省级试点,探索施工、EPC项目的“评定分离”改革。目前已研究制订了招标投标“评定分离”试点工作方案和定标操作指引、适用项目标准等配套制度,编制定标委员会管理、定标会议议程、定标投票统计、定标报告等8份操作表单。印发《关于明确房建市政设施建设工程总承包招标文件示范文本应用标准及修订建筑施工公司信用评估招投标应用标准的通知》《关于全面落实全省统一示范文本应用实施工作的通知》及《全省统一招标文件(资格预审文件)示范文本目录》,起草工程建设项目服务类勘察设计、货物类设备材料采购和国企进场交易项目招标文件示范文本。严格按照省库管理规定来管理,依法必须招标项目省综合评标专家库抽取率100%。加强评标专家管理,按规定及时清洗整理不符合入库资格条件的专家11人,解答专家各类咨询150余次。
三是开展招投标领域专项整治。对标三个“一号工程”、营商环境“12+X”行动、公平竞争审查等工作要求,出台《2023年全市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领域明显问题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绍市政服发〔2023〕11号)。组建全市“1+6”工作专班,强化与市纪委综合治理专班联动协同。建立案源线索移送机制、会商研判机制,落实年度工作部署、集中监管、线索会商、区域性整治研讨、阶段性成果总结、项目难点研判等事项。深入实施10个系列打击检查和规范提升行动,抽查项目标段494个,排查问题线件。
一是优化迭代“越快兑”平台。在全省率先打通财政支付系统,实现审批流程与资金兑付无缝衔接,为超10万家次企业(群众)送上线万个“企业画像”,实现“一企一档”提供个性化政策供给服务,变“企业找政策”为“政策找企业”。完成人才、农业等个性化政策专题服务板块UI设计,“文件资源管理”模块开发上线。构建政策推演算法,政策推演提高政策匹配精准度,通过短信向企业精准推送惠企政策。
二是强化公共资源交易数字化应用。构建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平台,开发日常监管、扩展监管和智慧监管三大子场景应用,实现了招标文件备案、开评标视频查看、关键指标雷同分析等多种功能的综合集成。开通移动端监管,在浙政钉工作台上线监管应用,实现了在手机APP端实时进行招标文件查看审核、召开业务评审会等功能,掌上办公更方便快捷高效。根据全省统一部署,制订印发了《绍兴市“市域一体”数字招标平台实施方案》《全市统一数字招标系统(“1+1+N”)建设需求和工作方案》,全方面提升我市数字招标集约化、标准化和规范化水平,实现省、市、县三级高效协同。加快融入全省招投标数字化标准应用,推进省远程异地多点评标部署,今年市本级已完成8个远程异地评标机位建设,远程异地主、副场项目平稳开展。全面推广数字保函服务,建设完善电子保函平台,在公开征集的基础上择优引入银行、保险、担保公司等3大类18家金融机构,并对接实现省“数字保函”系统保险保函功能,进一步丰富保函交纳渠道,给投标人提供更便捷的保函服务。
三是推行“网上办、掌上办”。进一步畅通网上办、掌上办、寄递办等“零上门”办理渠道,推动各类政务服务从线下到线上转型,如“企业开办”事项,2023年,全市“一日办结”企业23138家,网办率达99.81%;继续实行企业开办“零成本”,已为企业减费688.5万元。在招投标过程中,精简办事流程,降低交易成本,17项审批服务事项中,有16项实现网上办理,9项实现即办。取消标书购买环节,投标文件在线上传,通过云端就能完成投标,大幅度降低企业投标文件工本费、标书制作费等交易成本。
一是切实加强内控管理机制。按照“集中监管、部门协同、强化监督”的原则,将涉及重大事项议事规则、业务工作内部规程等要求的《公共资源交易项目业务工作内部规程》调整到位,印发《绍兴市政务服务办公室公平竞争内部审查工作制度》,突出对重点领域、重点岗位日常管理,加强内控管理,完善公共资源交易内部操作的过程,梳理规范系统权限配置,优化招标申请核准、招标文件审核、中标公示发布等流程。实施中标通知书网上签发、工程建设项目定量评审结果和合同信息网上公开。推进招标文件获取、投标保证金缴纳等重点环节查阅留痕。
二是着力深化党风廉政建设。持续推进招投标等重点领域反腐败工作,坚决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夯实党风廉政建设制度体系和工作机制。机关党委组织“越满意”大讲堂15次,其中,领导讲党课7次,专家讲专题3次,中层干部讲业务2次,年轻干部谈理想3次。学习宣传省委十五届二次三次全会、省、市“新春第一会”、市委九届三次四次全会、市委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强力推进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会议、市“两会”、市委勤廉绍兴暨作风建设大会、市直机关党的会议暨纪检工作会议等精神及亚运知识。
三是持续强化干部队伍建设。组织并且开展了“年轻干部谈理想”“党的二十大精神知识竞赛”“政务服务进社区”“主题征文”等活动。制订“政务服务专员”培训方案,建立线上政策学习、“业务专家”授课、技能实操考试等培训机制,按照“一类事”“一清单”事项,针对性开展业务培训,确保受理环节准确无误、首问咨询答复全面准确。优化行政办事员队伍建设。出台市本级改革实施方案和对县镇两级改革的指导意见,各区、县(市)根据各地实际制订政务专员改革实施方案,初步构建市县分级招聘、市级培训、县级管理、县级考评的工作体系。实现行政办事员统一培训、统一管理,着力保障行政办事员队伍稳定性。完善行政办事员职业体系建设,推进行政办事员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定岗晋级等工作。
一是深入推进国家级试点项目。依托浙江省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完成对政务服务线上线下融合及向基层延伸相关系统的改造,优化个性化功能开发及应用,提高线上咨询引导智能化水平,着力提升线上服务引导的精准性,强化线下服务的有效性,增强服务供给主动性,努力以优异成绩通过国办验收。二是提升“1+7”企业综合服务中心服务功能。在开展实体化运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整合部门服务职能、优化服务资源配置、创新服务供给方式,建立完整业务协同、疑难协商、跟踪督办、分析研判、复盘提升等运行机制,做实线下服务平台,保障全市“1+7”企业综合服务中心运作高效、管理规范,为公司可以提供全链条、一站式增值服务,并逐步向合乎条件的乡镇(街道)、园区、产业平台延伸,拓展线下企业综合服务中心分中心不少于15个。三是以“一类事”推进事项集成办理。聚焦企业全生命周期,结合我市产业特色和企业全生命周期相应阶段实际的需求,持续丰富“一类事”应用场景,推进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与“民营经济33条”一体融合的精准落地,为公司可以提供更丰富的专业化、组合式、个性化服务。
一是做深政务服务大厅“三化”水平。根据新大厅搬迁等真实的情况,全力优化完善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工作。积极融合线上线下各服务渠道身份认证、预约办事、排队叫号等功能,推动政务服务线上线下网络通、数据通、系统通、业务通,不断的提高网上办理深度。二是推进政务服务事项同源同质。统筹推进浙江政务服务网、“浙里办”APP(支付宝、微信小程序)、大厅窗口、自助服务机四端功能高效整合、服务同源同质。三是做优政务服务“最后一公里”。构建市、县、乡、村四级联动服务机制,运用数字化工具和帮办代办服务,强化专业服务支撑与保障,逐渐完备“15分钟政务服务圈”,建设示范型便民服务中心20个,开展业务培训3000人次以上,着力提升市、县、乡三级政务服务多跨协同能力。同时,围绕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需求,快速推进适老化改造和信息无障碍建设。最大限度地考虑特殊群体使用习惯,提升高频服务事项便捷办理效率,方便特殊人群网上办事,力争企业群众对政务服务满意率达99.9%以上。
一是做深“越省心”企业综合服务平台。不断丰富线上平台内容,打造入口清晰、路径方便快捷的应用场景,推进线上平台与浙江政务服务网、企业码等系统的融合,实现线上平台“上一个网、办所有事”。同时,持续叠加平台功能,全面梳理全市范围内针对特色园区、特色产业的各类客户服务平台,强化与企业综合服务中心的功能链接和服务导入。二是推进数字政务门牌应用。把政务服务的应用推广与群众服务结合起来,将服务送到了群众的家门口。通过数字政务门牌,把法言法语的办事指南,转化为群众口语化的办事攻略,为企业群众提供办事指引,为自助机和办事场所导流引流。三是做深“越快兑”场景应用。提升线上咨询引导智能化水平,拓展个性化政策专题,开设政策月历、政策计算器、政策订阅等服务,为企业群众提供“千人千面”的政策工具箱。探索运用“AI+大数据+智能服务机器人”模式,着力提升政策供给的精准性、便捷性。四是建设“越智慧”政务服务管理平台。加强对政务服务后台数据的汇聚管理,通过数据分析为企业群众办事提供指引,完善对线下大厅事项办理、服务效能、自助终端等动态监测,为政府精准施策提供参考。
一是落实公平竞争审查机制。强化招标人(采购人)履行项目招标采购的主体责任,切实做好公平竞争审查,有力保障市场主体公平竞争。清理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政策措施,严格落实招投标“七个不准”和政府采购禁止行为清单,保护各种类型的市场主体平等地位,促进公共资源交易健康运行。二是着力优化市场监督管理体制。严格按照评标专家抽取相关规定,做好专家抽取和保密工作。研究起草《绍兴市招标代理机构服务质量评估标准》,加强对招标代理机构及其从业人员的监督管理,提升招标代理机构的规范意识和专业能力。三是强化招标人自主权利。按照“统一、稳步、规范”的工作要求,推进“评定分离”改革综合试点工作,大力营造权责统一、规范有序、透明高效的招标投标市场环境,实现采用“评定分离”方式的标段占依法必须招标项目标段总数的30%以上。四是推行差异化减免保证金政策。逐步降低招投标市场主体交易成本,优化营商环境,在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中,根据项目特点和投标人诚信状况,结合行业信用评估结果,给予减免投标保证金的优惠待遇。五是常态化开展招投标专项整治。严格落实案源线索移送机制、会商研判机制,加强部门联动合力,保持高压打击态势。按照不低于工程招投标总标段数10%的比例要求,常态化开展明显问题区域性排查。按照统一大市场建设目标,加强对区、县(市)执行统一招投标政策制度情况督导检查。
一是持续推进示范文本应用实施。加快打造整体智治的招标投标监督管理体系,建设统一、开放的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市场,持续推进全省统一的招标文件示范文本的推广应用,落实各类示范文本全流程电子化应用。二是持续推进全市数字招标系统统一。围绕我市统一数字化招投标交易系统1+1+N”建设思路,加强区县分平台工作合力,加强和完善“八统一”应用,推广统一数字证书、数字保函、远程异地评标等重点数字化场景应用,全方面提升我市数字招标集约化、标准化、规范化水平,着力打造全省一流的示范中心。三是强化公共资源交易市场动态监管。推进公共资源交易服务平台(数字化综合管理平台)优化升级,强化全市招投标数据集成管理、分析,及时动态掌握我市招标投标市场运作状况。按照统一大市场建设目标,常态化对区、县(市)执行统一招投标政策制度情况督导检查。
一是加强政务服务队伍建设。贯彻落实《全省行政办事员(政务服务综合窗口办事员)职业能力建设指导意见》,完善行政办事员职业体系建设,推进行政办事员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定岗晋级等工作,加强市县两级政务服务专员队伍建设,强化政务服务专员培训、管理、考评机制,配强政务服务队伍。二是深入开展教育培训。落实以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为核心、中层干部为重点、全体党员干部参加的理论学习制度,继续举办好“越满意”大讲堂。实施能力素质提升工程,加强政治理论、政策法规和业务技能的培训。三是抓好党风廉政建设。持续开展清廉教育,加强岗位廉政教育和警示教育,以案为鉴,警钟长鸣。从始至终坚持党风廉政建设与业务工作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一起考核,把党的纪律转化为党员干部的日常习惯和自觉遵循,做到把纪律规矩印刻在心上,落实到行动上,全力保障政务服务高质量发展。